清远新闻

老人借八路军一百万,30多年后儿子拿借条找政府,能兑多少钱?

清远传媒发布时间:2019-07-24 14:22:52

  常言道,军民鱼水情;这说明了军队和人民的关系亲密无间;每当遇到灾情时,冲在最前面总是人民子弟兵;而这种关系,是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;例如解放战争期间的淮海战役,就被誉为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。

  在革命战争年代,我军的后勤补给一直都跟不上,这点在各类文献中均有明确的记载;全面抗战爆发后,编入国军战斗序列的红军,虽然能领到一定的军饷,但由于我军发展太快,这点军饷捉襟见肘。
       

  为此很多时候,我军只能向驻地的老百姓借钱借粮,并写下借条,待日后归还。位于陕西蓝田县葛牌镇大梨元村的村民陈志荣家里,就曾保留着当年八路军的一张借条;上面写着“今借到陈鸿清法币壹佰万元,麻鞋伍拾双,布陆拾斤,棉花壹佰贰拾斤”。

  这张借条写于1946年,至今已保存了72年,见证了一段革命历史。

  葛牌镇是红色根据地,红25军以及改编后的八路军曾在此驻扎十几年;1946年,国军向解放区发动了进攻,由谢华率领的一支两千多人的武装就驻扎在葛牌镇上,由于连续作战,部队的粮草非常匮乏;经过上级批准后,决定向当地百姓借粮借钱。
        

  当时陈志荣的爷爷陈鸿清是大户人家,就帮忙筹集了法币100万元,麻鞋50双,布60斤,棉花120斤交给八路军;具体负责这件的游击队干部何太阳还给陈鸿清写下了借条,并表示如果陈鸿清后面急用,可以到延安领,如果暂时不急,等后面解放了在还。

  八路军筹集到钱粮后,由于战事的需要便离开了葛牌镇;数年后,陈鸿清也因一场意外而去世;这张八路军的借条也是在陈鸿清去世三十多年后,他的儿子在翻建老屋时,在墙缝中翻了出来。

  因当时陈家也遇到了困难,于是就想着找政府能不能把当年的借条兑现了;陈鸿清的儿子陈开基写信给中央有关部门;且当时签下借条的何太阳还专门写信给陈开基说明此事,但因不久后陈开基去世,借条的事也被耽搁了下来。

  当地政府也表示,如果借条属实,是会根据借条上的内容,折算成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兑现。

(标题:老人借八路军一百万,30多年后儿子拿借条找政府,能兑多少钱?)
相关文章
关闭